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幼麟传

第四百一十六章 五路侵攻之策

三国幼麟传 山药泥饭 2846 2024-04-29 15:19

  刘豹闻言,面上怒气一闪而过,转头去望司马懿,司马懿却不再言语,反是饶有兴致望着对面。

   但见徐庶深吸一口气,正色道:“前汉之初,中原混战,匈奴再兴,威胁国之北陲。光武帝采退让之策,两次将并、幽二州数郡边民东徙南迁,两州大片土地遂成匈奴、鲜卑信马由缰之域……”

   顿了一顿,他继续道:“幸天不佑胡,彼时匈奴,连遭天谴,先是旱灾频发,草木尽枯;继而瘟疫肆虐,尸殍遍野,存活者十之二三,更有久受匈奴侵害的东胡乌桓,乘机反击,致匈奴连连大败。天灾人祸中,老单于呜呼哀哉。为争夺单于大位,匈奴各部矛盾激发,二度分裂,宁胡阏氏(王昭君)之孙——日逐王比,未能继承大统,只好率领漠南八部数万人马,向汉边地游徙,各部共举日逐王比继承其祖’呼韩邪单于‘称号,做了南部匈奴的可汗。至此,南北匈奴分庭抗礼之势终成。”

   司马懿听到这里,颔首道:“不错,南匈奴与汉和亲,愿为汉庭戍边。”

   刘豹应和道:“确实如此!我南匈奴乃国之藩篱屏障!”

   “果真?”徐庶闻言,哂笑道:“灵帝年间,匈奴各部再叛,杀单于羌渠,拥立须卜骨为单于,羌渠子于夫罗则率数千部众,自封单于,与黄巾军白波谷郭太部,联合一处,掠平阳,攻太原,寇并州大部,南匈奴一部即于此时开始渗入汾河周边,与汉人争地,竞相攻杀,这便是左贤王说的为国藩篱乎?”

   司马懿心中不喜,暗忖道:“这个徐元直好不懂事,这些话私下说说也就罢了,当着匈奴人的面说,不是狠狠打人脸面吗?”

   他挥手打断徐庶,转身对刘豹道:“请左贤王前行一步,我稍后便到。”

   刘豹不敢抗拒尚书的威势,只得将满脸怒气吞入腹中,躬身离去。

   待支开刘豹后,司马懿皱眉道:“时过境迁,大汉不复存在,今是大魏之天下,右中郎将何故提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。”

   徐庶摇头道:“怎与大魏无关……昔太祖(曹操)灭袁绍,统一河北,为巩固北陲,靖肃、平息匈奴骚扰,运用安抚怀柔之谋略,将南匈奴,一分为五,析为互不统属的五个部,使其各自为政。还把南匈奴大单于呼厨泉请入朝廷,使之与部属隔离。名为尊贵,实则操控……”

   说到这里,徐庶往前蓦地迈出一步,冷眼如刀,喝道:“南匈奴虽然式微,然尚有控弦之士十万,以太祖之雄才大略,也仅能分而治之,不至夜长梦多。今日尚书一旦放任呼厨泉回归匈奴故地,犹如放虎归山,潜龙入海,一俟匈奴入关,不仅陷关中百姓于水火,匈奴之势亦将难控矣,此间干系,尚书莫非不察乎?”

   “哈哈哈哈,我道右中郎将何故拦我,原是为了此事。”司马懿大笑道:“岂不闻诸胡者,疥癣之疾也,待逐走刘备,陛下回朝,自会设计瓦解匈奴之势。而刘备者,心腹之患也,今其挟势而来,与我大魏争的乃是天命所归,大统所在,焉能不慎重以待?须知疥癣之疾不足虑,心腹大患不可留啊。”

   徐庶摇头道:“非也,曹刘之争,乃汉人之争,兄弟之争,谁胜谁负,各凭本事。若因内斗,致外族坐大,岂非有负前汉武帝、后汉光武、今魏太祖三位雄主承继了三百年之志乎?正所谓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,庶劝尚书,千万莫要行差踏错,作出青史留憾之事!”

   这一番话掷地有声,隐以青史留污威胁,司马懿豁然色变,不悦道:“懿奉陛下之命,守护京畿重地,为保安宁,自当无所不用其极,右中郎将若有异议,自可向陛下面陈,不必在我处苦劝。懿还有要事在身,恕不奉陪。”

   说罢,拂袖转身,便欲登车离去。

   徐庶气极之下,血贯瞳孔,睚眦欲裂,左手摸剑,竟是一副欲杀人的模样。

   时故主刘备北伐一事,他早已知晓,他自忖既为魏臣,对于曹刘之争,决定不闻不问,不予掺和。

   但司马懿欲引匈奴入关一事,关乎华夷大义,百姓福祉,被刻意压制多年的任侠之气此刻被点燃激发,再难抑制。

   司马懿慑于其势,匆匆上车离去,左右护卫亦跟进保护。

   “即便陛下在此,也会默认此举,纵杀了此人,也是于事无补……”

   徐庶终究还是忍住了杀人的欲望,怒视司马懿一行渐行渐远,渐渐消失于街角,满腔怒意,化作一息长叹。

   车驾上,司马昭不时掀帘后探,咋舌道:“这人浑身锋利,好似一柄出鞘的宝剑,着实吓人,他有如此胆识,此前怎不曾听闻?”

   时世家多重视对子嗣的教育,但不同于寻常士大夫延请名儒教育,司马懿多以言传身教,此刻见司马昭心有好奇,旋即平复好心情,笑道:

   “这位颍川大才,原名徐福,昔日为游侠剑客,行侠仗义,胸中自有傲气,曾因刘玄德之信义着于四海,前往投奔效命,若非此人引荐,刘玄德无缘得诸葛孔明为军师,也成不今日气候……”

   车厢内,一大一小相对而坐,司马懿将昔日徐庶杀人逃命,投奔刘备,后受母召唤,不得不回归魏境,临行前引荐诸葛亮一事细细说了,他口才甚佳,司马昭听得津津有味,及至听到徐母身死,徐庶被朝廷冷落,忽得发问道:

   “他在大魏无牵无挂,此刻业已知悉父亲欲使匈奴人作为第四路援军之辛密,若秘密投奔蜀人,该当如何?”

   “昭儿有此一问,足见有了自己的考量。”司马懿看着年仅十岁的爱子,颇感欣慰,笑道:

   “不过,此虑大可不必,去岁陛下代汉登基,这位颍川大才以本名徐福上表劝进,只此一项,他便断了再投刘玄德门径之途。”

   司马昭喃喃又问道:“他那般胸有崖岸的人物,自当知晓,以他的处境,在我朝必难得重用,不知为何还要上表劝进……?”

   “谁知道呢……”司马懿也是不解摇头,说到这里,他面上的笑容倏忽敛去,双目微闭,隐约有鹰视之像。

   “纵使此人不顾颜面去投刘备,为父也是不惧怕的……今日见好匈奴人,昭儿可随为父前往幽州拜访度辽将军阎柔,那是为父的第五道布置,这一手难知如阴,防无可防,到时候见了,你便知道了。”

   司马昭终究少年心性,听闻还要往北游走见识,顿时不觉舟车劳顿,大声拍手叫起好来。

   他哪里知道,对面看似胸有成竹的父亲,常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叹。曹丕南行之际,将举国精兵强将抽调一空,其实并无多少力量,可供转圜折冲。

   这五路侵攻、解救关中的军队,或由罪臣挂帅,或由失势的宗室担纲,抑或借用外族兵锋——他们多不由朝廷掌控,也不会损耗朝廷的实力,这是司马懿费劲心思,苦思冥想才想到的破局之道。

   诚然,使用超出掌控之外的力量,必然会带来超出掌控的后果,但局势颓唐至此,除了放手一搏,别无他法。

   这些日子,他费尽心机口舌,终于促成其中四路,最后这一路,也只是时间问题。

   车马徐行,北国飘雪。

   司马懿目视南方,心中默念道:“子桓,我纵然背上所有骂名,也只能尽力至此了......盼你尽快与孙权讲和,及早归兵......”

  海量资源,每日更新,精彩福利视频尽在:https://www.ssa77.com/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