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世祖

第237章 发展继承

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724 2024-04-29 15:13

  三月的湖广,春意盎然,暖风徐徐,湿冷了几个月后,泥泞地面也开始干固,有利于商贾的同行。

   布谷鸟吱吱地叫个不停,几只新燕尾衔剪刀,畅快地飞跃着。

   杂草丛生道路上,一辆牛车,在数百骑兵护佑下,缓缓地行进着。

   朱谊汐看着一旁倦怠的孙萱儿,不由得笑道:“你要是累了,就休息一会儿吧!”

   “没什么!”孙萱儿忙抱起大腿,小心地捶打起来,帮助豫王殿下舒缓疲倦。

   见此,朱谊汐也没有再说什么。

   从巡视军队,到地方,奔波劳累,其中的辛苦难以言表。

   “官道也是该修修了。”

   透过窗帘,略显颠簸的牛车,让豫王颇有些烦躁。

   从崇祯年间开始,地方的官道越来越废驰,而伴随着驿站的渐渐取消,各地往来更是堵塞。

   庞大的大明,从中央到地方,消息很传递,所依靠的就是一个个驿站,驿卒,不然中央朝廷就是聋子,瞎子。

   从而促使地方坐大。

   越想这些,朱谊汐有些烦躁,崇祯皇帝的骚操作实在太多了。

   “殿下,到了!”

   车外,十三轻唤道。

   “嗯!”

   走出牛车,一股春风迎面扑来。

   眺望之,只见一座农庄,四面栅栏,数十名残肢断臂的军人,身体站的笔直,在门口列队欢迎。

   “卑职叩见豫王殿下——”

   领头一人,眼眶通红,含着泪,高声喊道。

   “辛苦了!”朱谊汐点点头,看着男人,拍了拍他的肩膀。

   这里是襄阳府规模最大的军屯之一,足足有千名俘虏,百名残兵,以及五万亩土地。

   当然,也是襄阳城附近最大的粮草供给。

   男人叫朱满仓,秦藩宗室之一,也是军中少有的宗室,他右耳失聪,又断了两个手指,索性就安排到了军屯。

   “殿下,屯里准备育秧,过两日就会插秧了。”

   朱满仓乐滋滋地说道:“水不缺,人不缺,屯里今夏,起码能上缴两万石粮食。”

   “不错!”

   朱谊汐点点头。

   屯田,尤其是军屯,乃是广积粮的一部分,乱世中必不可少的措施。

   大量残渣一般的俘虏,强迫性的进行军屯种地,不仅能够合理的安置、驯服他们,还能为幕府积累粮食。

   投目望去,只见那些俘虏们,皮肤黝黑,眉眼中满是胆怯、畏惧,狠厉气息已然消散。

   满意的点点头,豫王轻声道:“压抑太多也不好,告诉他们,规规矩矩的待上五年,到时候就会自由。”

   “这岂不是太便宜了他们?”

   朱满仓忙道,神色有些恐慌。

   其实他心中更是担心,要是没了这些俘虏,他们这些退伍的老兵又该怎么办?

   “俘虏会有的,不急。”

   豫王不置可否地说道。

   他缓步走着,昂贵鹿皮靴接触着地面,溅了几点泥巴,他不以为意,继续踩踏着。

   不远处,豆苗密集,连绵数千亩,一眼竟然望不到边。

   “参谋司让咱们种的。”朱满仓道:“说是磨的豆油,豆渣,军营里都想要,所以就让咱们种了许多。”

   “给钱了吗?”

   “参谋司要的,不要钱的。”

   “嗯!”豫王点点头:“账本要做好,来往的东西都要做好记录。”

   肥料什么的不急,在现如今地广人稀的湖广,能将荒地种起来,便是不错的了。

   抬目而望,只见一旁的河道旁,水车,筒车一应俱全,水磨更是吱吱地转悠着,为水稻脱壳。

   另一边,一颗颗的果树,正在茁壮成长,结出颜色鲜艳的花朵,显得格外的漂亮。

   孙萱儿望着,一时间都有些痴了。

   “果实是来酿酒的。”朱满仓解释道:“屯里不仅可以酿酒,种了糯米能酿醋,大豆还可以酿酱油。”

   “军屯成庄园了。”

   朱谊汐笑了,感叹道:“照你这般发展下去,军屯不仅自给自足,甚至还能赚大钱呢!”

   柴米油盐酱醋茶,除了茶与盐,基本上都能提供,这军屯,还真是让人大开眼界。

   好处很明显,能够提振市场,增加供给量,从而让市面物资更加的丰富。

   但劣处也很大,照这样发展下去,军屯利益太大,尾大甩不掉,反而成了某些人的牟利工具。

   显然,参谋司需要对军屯进行更加细致的管理。

   印象中,军屯只能产粮的固化思维,可要不得。

   农业果然是根本,其一旦成熟,商业自然也就发展起来。

   草草的看了一遍,朱谊汐就离开了此处军屯。

   大大小小的军屯,星罗棋布的分布在襄阳城附近,按照参谋司的预计,弘光元年的夏收,起码能上供百万石军粮。

   在湖广狼藉的情况下,军屯就是幕府最大的一笔收入。

   回到襄阳,劳累数日的豫王殿下斜躺着,随口问道:“四川今夏能上供多少赋税?”

   “扣除地方留用,约莫能有百万石。”

   “什么?”

   朱谊汐瞬间挺起,他着实惊了:“军屯才多少,就有百万石,四川一身,数百万人,怎么才那么点?”

   “殿下,您免了三饷,有这些就不错了。”

   赵舒无奈道:“崇祯年间,四川一年也不过百万石,今年夏税若能收百万石,已然是烧高香了。”

   “四川的征税,也得改革。”

   朱谊汐抬起头,气恼地说道:“三七分,一定要三七分,绝不能任由其乱来。”

   明朝的税收,地方征收后,预先计算来年的支出,截留下预算部分,其余的才上缴国库。

   其弹性很大,对于地方衙门很友好,但对中央财政就很难了,因为赋税额度不可控,很容易超支。

   湖广地区已经改革,幕府与地方三七分成,勉强算是公平了。

   当然,这对于湖广等比较富庶的地区适合,而云南、贵州等地本就贫瘠,不仅不够,还得朝廷补助。

   “那就今秋施行!”赵舒轻声道:“夏收可不能耽误。”

   “王应熊应该会识趣。”

   朱谊汐略带深意地笑道。

   “对了,张慎言答应了吗?”

   “其已经应允,只是不知殿下打算怎么安置他。”

   “安置?”豫王思量起来,瞧着赵舒神色自若,轻声道:“幕府中没有高职,索性就安置在王府吧。”

   “豫王府左长史,随身咨询。”

   “正当合适。”赵舒莫名地松了口气,露出一丝笑容,奉承道。

  海量资源,每日更新,精彩福利视频尽在:https://www.ssa77.com/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