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世祖

第十一章 债券

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980 2024-04-29 15:13

  刘宅门前,突然响起了一阵敲门声。

   仆人一瞧,大惊气色,忙不迭找来了管家。

   旋即,一阵急促地脚步声,惊醒了年迈的大明首辅刘墉。

   “老爷,宫里来人了,急得很!”

   “快,服侍我穿衣裳!”

   刘墉本来睡眼蒙眬,忽然就惊醒了。

   他瞥向窗外,月亮将落,借着烛光看向了自鸣钟,才不过四点出头。

   距离天亮也就没一会儿了,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么,让皇帝这点时间都等不及?

   他面色凝重,快速地穿起鞋,披上官袍,迫不及待来到客厅,见到了传话的小太监。

   “元辅,陛下急招您入宫呢!”宦官语速急切。

   “是,您带路!”刘墉点点头,也趁机漱了漱口,湿毛巾擦了下脸,扭头就走。

   待他坐着马车疾驰入宫时,在城门口碰到了几个内阁同僚。

   次辅王杰,群辅孙士毅,董浩,紧随其后。

   四人脚步急促,都没来得及说话。

   进去乾清宫,四人才见到了如今的嗣德皇帝。

   六十岁的嗣德皇帝已经御宇近五十年,大权在握。

   但此时他的脸上竟然满脸凝重。

   几个阁老则诚惶诚恐地跪地:“臣等叩见陛下!”

   “起来吧!”

   嗣德皇帝这时才缓过来:“从欧洲得来的消息,法国叛逆日渐猖狂,不仅立宪不够,还宣布成立所谓的共和国,废黜国王,贵族。”

   “陛下,可是如西周时的共和执政?”

   刘墉抬起头,轻声问道。

   所谓的共和执政,指的就是在道路以目的西周厉王时期,国人暴动,赶走了厉王,召公、定国联合执政,直到宣王继位。

   当然,也有指的是共公和,其代行天子之职。

   但无论如何,都是忤逆犯上之行。

   嗣德皇帝缓缓点头,露出些许怒容:“没错,一群歹徒为非作恶,不仅赶走了法王,而且还将其处死,自领国政,效仿那美洲之国。”

   “真是一群混蛋……”

   面对皇帝的咒骂,几人沉默不语。

   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多了,处死前朝皇室自然不稀罕。

   但如这般不体面,且废黜君主的行人,实在是让人触目惊心。

   没有了皇帝,他们这些大臣的富贵谁来保障?儒家谁来维护?

   这比当年那美国建立更让人焦虑。

   当年美国叛乱,朝廷甚至要求北美几个藩国出兵支持英国镇压,但因路途遥远和法国在路易斯安那阻止才作罢。

   嗣德皇帝十岁即位,权臣与后宫联合掌权,给这位皇帝留下了深刻的痕迹。

   满朝文武谁不知道,皇帝满心猜忌,最恨的就是独断专行的大臣,就连后宫,在皇后病逝后,也是二妃共掌。

   内阁首辅,就没有一个干满五年的。

   如今骤闻法国百姓忤逆之后还弑君,很难不触碰他那敏感的心。

   “让在荷兰的欧洲使团出钱,支持反法同盟,出钱出力,莫要含糊!”

   刘墉闻言,忍不住蹙眉,然后低声道:“陛下,朝廷的预算,怕是不够了……”

   嗣德皇帝眼神立马就犀利起来:“没钱?那就把含银继续降。”

   刘墉叹了口气,犹豫道:“陛下,银圆再降,怕是双柱钱就止不住了!”

   所谓的双柱钱,指的就是西班牙银元,含银量在九成左右,备受民间喜爱,但朝廷却一直禁止。

   没办法,谁让朝廷的钱不值钱了?

   随着宣武盛世到达顶点,朝廷不可避免的迎来了下坡,虽然这个趋势很缓慢。

   在财政上,税收徘徊在两亿这个数字就不动了。

   这个数字看起来庞大,但银圆的含银量从绍武初年的九成,到了如今的八成。

   如果按照白银来算,仅相当于绍武年间的一亿七千万。

   再加上白银黄金的持续输入,白银持续贬值,一石米就需要两银圆。

   庞大的官僚体系,军队,以及各种赈济维护,让财政良好百余年的大明,已经迎来了寅吃卯粮,学习欧洲发行了债券。

   债券,在大家看来,就是寅吃卯粮。

   “你说怎么办?”

   “陛下,可从内帑里拨些……”

   嗣德皇帝立刻炸毛:“怎么,你们掌控朝廷钱粮还不够,还得把手伸到朕的裤兜里?”

   “钱不够,继续发债券就是!”

   言罢,皇帝就挥了挥手,几人只能退去。

   回到内阁,刘墉对几名同僚袒露道:

   “如今欧洲因为这所谓的反法同盟,已经乱成了一锅粥,咱们出口的几样东西都降了不少……”

   王杰附和道:“我听闻海关衙门的税减了三成,难怪陛下如此了!”

   孙士毅则叹道:“不止是欧洲。”

   说着,他声音低了些许:“南洋藩国,一个个倒是起来了,跟咱们一般无二,卖的东西也便宜……”

   刘墉掌控着户、财、民三部,对于钱粮自然敏感,他点头道:“再这样下去,本土倒是赚的钱倒是少了,可不能任由他们乱来。”

   “王阁老,南洋总督那里可得有作为才行!”

   王杰点头称是。

   这时,孙士毅瞥了一眼皇宫,低声道:“据我所知,海关一年怕是能收五千万吧!”

   “不止!”董浩忙道:“内河关卡一年也能收个一两千万,海关起码是其三倍。”

   刘墉蹙眉,忙道:“休要乱说,海关那是内廷的事,轮不到咱们来插手,这件事到此为止。”

   “这银子不能再降了,朝廷还是发一拨债券吧!”

   几人商量了一番,决定再发行三千万债券,年息两厘半。

   “今年应该能宽裕些了!”刘墉舒了口气。

   作为文官的代表,体系的维护者,刘墉掌控钱粮,其实也终于宽些心。

   谁知,次辅孙士毅则认真道:“元辅,这样寅吃卯粮,什么时候才到头?”

   “依我看,朝廷必须扩展财源,不然迟早得枯了!”

   在座的众人都是聪明人,自然明白他的意思。

   海关,如今是大明的第一赋税,不亚于干旱年间的一汪泉水,救急又救命。

   但皇权时代,谁敢违背皇权?

   刘墉闭上眼睛,微微摇头:“还不到时候……”

   “等——”

   次辅王杰点了点头。

   孙士毅、董浩恍然,沉默下来。

   这里的等,一则是如今财政压力日趋显着,会倒逼朝野达成共识,伸手入海关。

   军队没饷,官员没禄,皇帝会置之不理?

   内帑迟早会掏钱的。

   另外一点,则在如今的皇帝。

   御宇五十载,嗣德皇帝才六十岁,就已经超过了世祖皇帝,身体也有些禁受不住了。

   而如今的太子与猜忌敏感的嗣德皇帝不同,更加的宽仁识大局。

   说服日后是皇帝的太子,远远比当今皇帝来得容易。

   孙士毅不得不佩服刘墉,这首辅名副其实。

   “我老咯,这件事还得靠你们!”

   刘墉见几人明白过来,轻笑道。

   ps:明天发新书,大明1860,新老粉丝快来哟

  海量资源,每日更新,精彩福利视频尽在:https://www.ssa77.com/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