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世祖

第六十八章 市井文化

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720 2024-04-29 15:13

  “启禀陛下,细作来报,是在鸭绿江的龙山湖,其处内陆,因河而流入鸭绿江。”

   惠登相对于满清兴建船坞的举措倒是清楚些许,人家也没有瞒着。

   北海水师不仅经常巡视渤海,为了战事,甚至冒险入鸭绿江,窥伺满清虚实。

   为此,参谋司也掺和了一脚,派遣多年培育的工兵,在精兵的护卫下绘制地图。

   鸭绿江沿岸毕竟山地众多,多为野女真部落,满清力量投射不多。

   “龙山湖……”

   朱谊汐摇摇头,这地方他没听说过。

   不过也好,建好的船坞,到时候正好拿来用。

   “既然满清想要建,那就让他去建吧!”

   皇帝突然笑了,一旁的惠登相莫名地打了个冷战。

   “金州(旅顺附近)那里还有人吗?”

   “应该没多少人了。”

   惠登相想了想,直接道:“之前李总兵(李应仁)在那里占据要地,横扫了大部分的庄园村落,附近空荡的很。”

   “建奴直接放弃了此地,守在复州卫。”

   “地图拿来——”

   这这么干说,朱谊汐也不大真切,只能浏览下参谋司这两年来绘制的地图。

   得益于水师的横扫,辽东半岛人烟稀少,地图绘制也较为详细,大体的卫所城池也了解个清楚。

   这般一看,无论是金州,还是复州,基本还在后世大连的地盘。

   “你说如今从辽东登陆,哪个地方合适?”

   皇帝一问,惠登相心头一惊,立马就开口道:“无论是金州还是复州,距离所谓的盛京都太远,不适宜快速进军。”

   说着,惠登相将手指,略过盖县,直接沿着海岸线向上抵达了辽河口:

   “虽然不知辽河境况,但水师就能从此河直抵盛京。”

   “如果是步兵,路径最短,沿河北上时,路上不缺饮水,沿途皆是城池,兵卒们补给也方便。”

   “水陆并进?”

   忽然,皇帝发觉了新的亮点。

   “水师逆流而上,携带补给辎重,步兵克敌制胜,占领城池。”

   “这的确是个好方法。”

   我要说的是这个?

   惠登相有点懵,但看着皇帝说的如此有道理,他也只能选择肯定。

   实际上,皇帝要说从辽东登陆时,他并不感到吃惊,也不疑惑怎么不从辽西走。

   早在吴三桂从开城直接跨海到仁川时,他就醒悟到了海运对朝廷军队的重要性。

   只要有船,就可以在海岸线随意登陆,防不胜防。

   至于辽西,那个数十座城池堡垒,被满清修成了铜城铁壁的狭长地界,已经落后于世。

   而此时,皇帝犹自雀跃,他滴咕着什么三路并进,水师配合等事,一时间竟然陷入到了自娱自乐中。

   惠登相也不敢打扰他,默默地从怀中掏出了一柄折扇,其上绘制了诸葛孔明的样貌,手柄一玉坠,显得古朴又文雅。

   虽说不及羽扇,但到底也没那么突兀了。

   “怎么,换了扇子了?”

   忽然,皇帝回过神来,看着刀疤脸的惠登相胸前的纸扇,依旧感觉好笑。

   “禀陛下,末将喜欢扇子。”惠登相陪笑道。

   “随你!”

   朱谊汐摆摆手,这种小事他可懒得管。

   “最近北海水师的操练,你也得上点心,可别养成了游兵散勇。”

   “您放心,到时候你砍我头。”

   惠登相拍着胸脯,振振有词。

   皇帝并未理他,自顾自地离开了驻地,在海滩上闲逛起来。

   芦苇荡一望无际,飞鸟遍地而行,捕鱼的小船在河边徘回,海河的入海口颇为热闹。

   “这么好的地方,就不能放在这。”

   皇帝滴咕了一句,心里头念叨起了炮台来。

   天津府的设立,并不意味着其防卫功能的丧失,反而因为海运时代的到来,更显得重要。

   炮台,虽然保守了些,但这是一定要修的。

   在天津巡视了几日,皇帝并未闲着游玩,在锦衣卫的保护下,微服私行,在乡下逛了一圈。

   里乡的设置,乡三老的成型,都是他观望的重点。

   这种基层组织,在京畿很完善,乡张、乡老、乡警的设立,立马就解脱了县衙,同样也侵害了宗族的利益。

   按照以往,民不举,官不报。

   但三老们却近在迟尺,眼前巴望,怎么可能不知晓实情,对于宗族限制缓慢而又持续。

   例如,谁家丢了牛羊,钱财,肯定不去找县衙,而如今三老近在迟尺,定然要去找个能做主的人。

   鸡鸣狗盗,婚丧嫁娶,修桥铺路,徭役赋税,就在方圆几十里内。三老们都有参与权。

   而这,也侵占了地方士绅们的话语权。

   同样,乡三老入流为从九品,自然就受到了县衙的约束,赋税徭役不敢耍花招,百姓们受到的约束剥削也似乎更重了些。

   番茄免费阅

   有利有弊,谁能言语?

   虽然是走马观花,但对于民间的情况,朱谊汐算是有了初步印象。

   回到城中,喧闹的天津城反而给了他最大的惊喜。

   得益于海运的昌盛,南方商贾不断北上,天津就成了第一站。

   棉花,麻,蚕丝,羊毛,源源不断在此堆积,然后变成了一大片的纺织场。

   城内的姑娘们风气开放些,尤其是十来岁的小姑娘们,乐意在织场中忙活,为自己积攒嫁妆。

   有了钱财后,姑娘们消费也就起来了,胭脂水粉,绸缎布料等也就昌盛。

   而在精神上的需求,除了说书外,南方来的昆曲也成了新宠,伊伊呀呀的公子小姐,受到女子们的热捧。

   市井文化,日趋繁盛。

   不过,对于士大夫阶级来说昆曲是下里巴人,只有杂剧才是正剧,能上台面的阳春白雪。

   就如同词在唐朝被鄙夷,在宋朝被推崇一样,元杂剧在元朝时,被百姓喜爱,到明朝就成了排面。

   无他,由于讽刺影射朝廷的缘故,洪武、永乐年间屡次被禁,越禁士大夫们越喜欢看。

   隆万时期,彻底放空,杂居反而是伦理教化、歌功颂德与神仙道化等剧目占据主流,逐渐空洞化。

   由此,小说就占据了市井主流,让士大夫们能够发泄情绪。

   明清时写小说被鄙视,而在泯国至今就成了正经行业,历史就是那么有趣。

   北京乃首善之地,规矩极多,天津这迥异的氛围,让朱谊汐很感兴趣。

   皇帝津津有味地闲逛市井时,蓟镇总兵李继祖,就眼巴巴地被召唤而来,

  海量资源,每日更新,精彩福利视频尽在:https://www.ssa77.com/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