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秦:诸子百家?拿来吧你!

设定集:给大家讲一讲本书的区划官制之类的吧

  主要担心大家看的不明不白的,所以稍微写一写,也算是给大家科普一下相关知识。

   本书用的基本是秦朝建立之后的行正区划和官制。

   其一是因为好理解,成了完全的体系。

   其二是因为秦朝建立之前,秦国用的体系根本找不到。

   其三是因为现在书里的时间是公元前248年,距离统一天下只有二十多年时间,其实秦国用的这些区划官制之类的已经差别不大。

   一,区划。

   秦朝用的行正制度大家都知道,郡县制。

   一国之下,设若干郡(统一天下之后一共三十六个,按照现在书里的时间多少个就查无可查了,估计十以内,接近十)

   一郡有十个县,一县有十个乡,一乡有十个亭,一亭有十个里,一里有十个什,一什有两个伍,一伍有五户人家。

   郡设郡守,郡丞,郡尉,郡监御史。

   就是一个啥都管,也可以理解为管文(郡守),一个管武(郡尉),一个监察(郡监御史)。

   至于郡丞,是郡守的副职,丞这个字有辅佐之意,古代凡是沾到这个字的,基本都是副官,当然丞相不是副官,丞相的意思是辅佐皇帝。

   除此之外,县有县令,县丞,县尉。

   乡有乡有秩或乡啬夫,乡佐,乡游徼。

   亭有亭长,亭佐,求盗。

   里有里正,父老。

   基本也都是一文一武一副官的配置,不过乡到乡以下不存在“尉”,因为尉是掌管军队的,县以下不驻军,所以虽然有武官,但那是掌管维护治安,缉捕罪犯的事。

   二,官制。

   郡和郡以下的官制讲过了,现在就讲中央。

   秦朝使用的官职大家也应该不陌生,三公九卿制嘛。

   三公,指丞相,太尉,御史大夫。

   不过对于丞相,秦朝和秦朝会有两种配置。

   第一种,只设一个相邦,如吕不韦。

   第二种,不设相邦,设一个左丞相和一个右丞相,如前文提到的甘罗的爷爷甘茂。

   太尉这个职位是秦朝建立之后出现的。

   现在没有太尉,只有“国尉”。

   目前文中的国尉是王龁。

   御史大夫就不说了。

   九卿,指卫尉,郎中令,太仆,廷尉,典客,奉常,宗正,少府,治粟内史。

   卫尉掌宫门警卫,郎中令掌宫殿警卫,太仆掌御马,廷尉掌刑狱法制,典客是掌外jiao的,奉常掌宗庙礼仪,宗正掌宗室,少府掌专供王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以及供王室的匠人,比如太医之类的,治粟内史掌谷货,就是农业和商业。

   目前卫尉是蒙毅,廷尉是焦樵,典客是赵亥,奉常写了但没写名字,宗正是嬴励,少府是冯毋择,治粟内史是祁农,郎中令和太仆没定。

   其他的重要的……一时半会想不到什么,内史掌京畿,中尉掌京畿守卫。

   军中职位的话,分为常设和临时设置,常设基本就是王龁、蒙骜、麃公这样的,也会设军职驻守边关,还有会封个什么什么将军,就像三国演义那样,就不一一赘述了。

   临时设置就是吕不韦在三川之战中那样的,是为了战争而临时设置的上将军,除此之外还有前将军,后将军,左将军,右将军,还有很多也不一一赘述了。

   高级军官就是将军,中级就是校尉,低级的话……太多了不写了。

   官制就说到这,其实基本人物出场的时候我都会写一下这个位置的职权。

   至于三公九卿以下的若干官职,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汉书的百官公卿表。

   三,爵位制度。

   这个爵位制度是商鞅发明的,一开始只有十六等,后来发展到了二十等,主要就是靠功劳晋升。

   我用的是二十等,在这也就把二十等都陈述一下。

   公士,上造,簪袅,不更,大夫官大夫,公大夫,公乘,五大夫,左庶长,右庶长,左更,中更,右更,少上造(又叫少良造),大上造(又叫大良造),驷车庶长,大庶长,关内侯,彻侯(通侯)。

   四,本文对这些王的称呼。

   已故的王,会直接称谥号,如秦昭襄王,赵武灵王,齐湣王。

   在位的王,要不就是称秦王、赵王,要不就是称秦王子楚,赵王丹,直呼其名的情况也有,但少。

   行,这些就差不多了,之后想到什么再说吧,大家有什么疑问或者要指正的欢迎评论说。

  海量资源,每日更新,精彩福利视频尽在:https://www.ssa77.com/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