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:从落凤坡开始

第96章 不降那就死

  赵统携部翻阅深山奇袭至首府房县城下。

   劝降失败过后!

   接下来的时日里,除却断绝城内外的联系,便是直接大军围城,也并未徒损军力发动强攻。

   只因房陵郡现已是囊中之物!

   赵统无须在花费军力征讨。

   毕竟,一旦开战,城内士民以及周边乡民都会被拖入战火之间。

   兵法云:所谓攻城为下,攻心为上。

   赵统独当一面大半载岁月,也历经了大大小小数十战,自然也知晓此理。

   能不动刀兵,就尽量不动。

   而现在,他就是在与太守蒯祺比拼心理战。

   看看蒯祺的承受压力是否能够支撑到曹军援军的到来前而不献降。

   不到迫不得已之际,赵统不会选择强攻房陵。

   除此之外。

   他也还有一层更重要的因素考虑。

   那就是提前试探一番来自于上庸,西城方面的反应。

   看看房陵被困。

   这两方的郡治长官是否会抱着同进退的心思率部救援。

   一连数日。

   蒯祺此刻心思渐渐有些心急如焚。

   概因城外各处道口已经尽数被荆州军所占据。

   他们居于城间,得不到丝毫的外界情况。

   自然也就无法得知曹军援军。

   “曹仁得到我的求援加急信,究竟是否会增援呢?”

   蒯祺紧紧屹立于府外,面色阴晴,心绪不宁的想着诸事。

   他虽然也差人告知了上庸等地。

   但对于申氏等地方豪族能率部前来却并不抱有多少信心。

   蒯祺出自当年荆襄望族的蒯氏,他自然极其清楚,似申耽这样的人就是典型墙头草,凡所遇危急之事,他们大概率会选择作壁上观!

   不会主动来开罪刘备军。

   以断绝后面实力不济,而投降的生路。

   想通这些,蒯祺此时也很清楚,只有曹军精锐往此奔腾,方才能救房陵于燃眉之急。

   可东三郡本就山岭众多,道路崎岖难行。

   即便曹仁愿率众而来,也需要花费诸多时日。

   自己究竟能否支撑到那时,尚且还犹未可知!

   况且,争夺东三郡,后勤保障却是更有利于荆州军,从南阳、樊城等地过来,反而不便。

   一联想着这些。

   蒯祺便不由感到头疼欲裂。

   “难道说,东三郡被刘备所夺,当真已成定数?”

   他不自觉间也略微有些悲观了起来。

   而就在他情绪低落,胡思乱想之际。

   府外却见一位贵妇,头发盘起,面相精致的中年妇人缓缓往外行来。

   “夫君,可是在为战事所忧?”

   徐徐走到蒯祺身旁,妇人柔声相问着。

   “夫人!”

   此女自然就是蒯祺之妻,诸葛亮的大姐诸葛月。

   “夫君,自从城外荆州军围城,城内外断绝联系以来,您就一直忧心忡忡。”

   “妾身实在是不忍看到夫君如此纠结,有些话却是不吐不快,若有不妥之处,还请夫君多多担待!”

   此话一落。

   诸葛月也颇有大家风范的样子,直言不讳的说道。

   “夫人你我关系亲密无间,有何话尽管道来便是,为夫岂还会责怪你乎?”

   蒯祺虽然在赵统面前,展露出的是一副执拗神态,此刻他在自家夫人面前,也是尽显温情之色的说着。

   “夫君,我知您为何如此烦闷。”

   “您一向乃是清流名士,崇敬当年的经学大儒卢植先生,以及江东的陆康老先生,以他们身间的那一股浩然正气为榜样。”

   “不论朝廷变为何样,只要大汉天下不亡,现今天子尚在一日,夫君您就会效力于此朝廷。”

   话至此处,诸葛月沉吟半响,遂话锋一转,再道:“而现在夫君您所烦躁的,若妾身所料不错的话。”

   “您心里在做抉择吧?”

   “现今的天子政令皆出自丞相府,天子宛若傀儡,大汉朝廷可谓是名存实亡!”

   “丞相曹孟德又僭越称公,加九锡,用天子仪仗,逼宫杀后,擅杀忠于汉室的朝廷文武百官。”

   “而现在妾身之弟诸葛孔明所辅的主公左将军刘玄德,却是当今天子查阅族谱,所亲认的皇叔,又是汉室帝胄之后。”

   “以他之能,若是兴复汉室,剿灭汉贼。”

   “即便日后当今天子遭奸人所害,汉室亦能保全!”

   “或许刘玄德还能效仿曾经的光武那般重振大汉荣光。”

   一番番的话语落罢。

   诸葛月的神情也愈发的严肃、庄重而起。

   “夫君此时就陷入到自身理想与现实的漩涡中,不知究竟应当是继续顺从朝廷诏令,还是归顺大汉皇叔,一齐重建大汉国威。”

   “故而,夫君才一直为此事忧虑吧?”

   诸葛月也的确不愧是诸葛氏,除了美貌端庄以外,头脑也是格外的聪明,清晰。

   此时也基本将自家夫君的心理琢磨得很透彻。

   “呵呵!”

   闻言,蒯祺苦笑两声,随即不由说着:“还是夫人冰雪聪明呀,能看破为夫内心深处的心事!”

   一语而落。

   沉吟了许久,似是犹豫不定,良久,好似做出了重大决定般,忽然相问着:“夫人,你说为夫应该怎么抉择呢?”

   “夫君,此事妾身不能给您直接的答案。”

   “但可以帮助你权衡的分析一番。”

   “若您执意坚守心间的那份职业操守,坚守房陵,那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城破而亡!”

   “其实夫君心底很清楚,即便能够请来援军,现曹军主力尽数集结于汉中一线,北面,东面都要留有重兵屯驻,以御重地安危。”

   “而荆州军方面的统帅关云长统御有方,又勇猛难挡,曹仁能守备好荆州已北不失,就已经是天大的惊喜。”

   “想要在荆州一线与荆州军抗衡,又谈何容易呢?”

   “况且,听闻现在与孔明其名的凤雏,早年被水镜先生誉为南州之冕的庞士元也已经受刘玄德的委派,赶赴了荆州坐镇。”

   “以此协助关云长坐镇荆州。”

   “妾身并不看好荆北一线的曹军能争夺东三郡呢。”

   诸葛月再度根据现有的形势,为其夫做了一番透彻的分析。

   话落到此处。

   诸葛月顿了顿,方才继续道:“而夫君坚守房陵不归顺,那就能对得起自己心下的那一份操守。”

   “也足以能与所崇敬的卢公、陆公那样高风亮节。”

   “可夫君若是执意为了坚守心间的操守,而不顾自家亲眷,也不分大局与国家大义,那岂不是会被后人骂做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乎?”

   “若夫君执意坚守赴死,自可对得起心下的执念。”

   “可夫君抛弃妾身,以及我们膝下的孩子,从小家来说,夫君觉得对得起我们吗?”

   “古语云: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。”

   “若不顾及小家,若不明事理,那岂不是成了愚忠了吗?”

   一番话语落下。

   蒯祺头一次感觉到自己颜面无存。

   顿时感受到了羞愧!

   他的妻子并没有因此攻击他。

   而是再用事实再向他陈述着一桩桩的道理。

   若是他执意坚守房陵。

   虽然可不负心中的操守。

   可那当真是大汉忠臣吗?

   是,但也不全是。

   因为,大汉朝廷受权臣所把持朝政。

   自己究竟是忠于的汉庭,还是曹操?

   这一刻,蒯祺脑海里忽然思绪如潮。

   脑海里多了许多的思考。

   一时有些沉默了下来!

   “夫君,您还记得当初您向妾身所提及的皇甫嵩老将军吗?”

   “当然记得。”

   “夫人为何提及老将军?”

   “妾身记得,夫君说老将军乃是大汉忠臣,当初董贼已经入主了京都洛阳,欺凌天子,擅自行废议天子等不臣之事。”

   “后更是夜宿皇宫,丝毫不顾及大汉皇室的颜面。”

   “而老将军那时节在长安掌控着重兵,有幕僚曾建议他举兵入京勤王,剿灭反贼。”

   “可老将军却是被董贼一纸诏令就放弃了兵权,差遣到洛阳扣押。”

   一番话语落罢。

   诸葛月柔声说道:“妾身觉得老将军并没有做的不对!”

   “无条件遵从天子诏令,此乃是为臣之道,恰恰说明了老将军时刻对汉室持着敬畏之心!”

   “此值得我们尊敬!”

   “可夫君设身处地的想一下,有时我们又何必非得居于礼法呢?”

   “所谓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。”

   “明知奸臣当道,我等为何不以国家为重呢?”

   话说到此处已经极其明显了。

   自家夫人再用前辈们的例子来规劝自己。

   今日之事,与当初董贼把持朝政有何异议?

   “夫君,您认为归顺刘皇叔,会辱没您内心的操守吗?”

   “若您是为了国家大义,又岂会在意这些呢?”

   这一席席的话语。

   已经足以令蒯祺回味一阵了。

   他此刻脑海里不断想起自家夫人的这一番透彻心扉的话语。

   自己究竟是想着虚名,还是用实际行动来表明对汉室的忠臣呢。

   这一刻。

   他忽然想到了先前赵统对他的骂战。

   虽然可能言语有些许偏激。

   但其中有些话,也并非并无道理。

   “夫人,你方才所说与那日赵统于城下的骂语似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!”

   “为夫也真是惭愧,连一介弱冠的少年都知晓继承父命,忠君爱国,我却反而望了这些,反而是贪图虚名!”

   “险些误入歧途呀!”

   话说到这里,蒯祺忽然面露着浓浓的笑容。

   诸葛月见状,也欣慰的笑了。

   她了解自家夫君。

   做出了浓浓笑意,那就已经是心中已经做出了自认为对的选择了。

   那她也不用在规劝什么了。

   “夫人,谢谢你对为夫的提点。”

   “夫君,你我又何必说这见外话呢?”

   诸葛月随即反驳着。

   紧随着,蒯祺紧紧将其妻抱在怀中。

   二人一齐静静的望着上空的日光。

   他们已经相互读懂了对方的心意。

   夕阳西下。

   当天黄昏之际。

   蒯祺将郡内一应的官吏尽数召集到了城头。

   当众宣布了自己将开城献降之事。

   此话一落。

   原本就言辞拒绝投降刘备,应向朝廷效力的那些官员一听就顿时愣住了。

   什么情况?

   前几日还信誓旦旦,面对着赵统的激烈骂战都面不改色。

   为何今日就转变心意了?

   但不管原因如何。

   这部分官吏自然是百般劝阻。

   “太守,刘备不过一割据之辈,岂能降也?”

   “背叛朝廷,岂不是大逆不道?”

   “还望郡守三思啊!”

   一连数语。

   这些官吏也是群情激奋道。

   只不过。

   此刻的蒯祺亦是计议坚定。

   就如当初有多么坚定效力朝廷,现在的心思就有多么坚定。

   “当然,诸位都是随本官镇守房陵多载,都是有功之人,本官也不愿逼迫各位就范。”

   “这样吧,本官接下来将开城献降。”

   “愿意归顺刘皇叔帐下的,就与本官一齐归降。”

   “不愿意的,就另谋出路吧!”

   这一番话语落罢。

   这些人就面如死灰了。

   他们也并非那么忠臣于曹操。

   究其原因还是,他们之前一直反对归顺刘备。

   此事自然会传扬出去。

   那他们就算此刻归顺,今后的仕途也势必将异常坎坷。

   可蒯祺却不一样。

   虽然他先前也是坚定不移的不愿投降。

   可诸葛亮是他的亲属。

   那就另当别论了。

   只是,即便不愿,他们也只得被迫接受。

   目前城头上的兵勇都只听从于蒯祺。

   谁又敢再度反抗呢?

   献降一事尘埃落定!

   随着蒯祺携部分愿降的官吏,手捧官印开城而出。

   赵统自然也亲率诸将接见了蒯祺。

   然后顺利接收了城池。

   不过,赵统也并未令各部士卒进入城中,而是继续城外扎营。

   随后,赵统听取参军马谡之策。

   修书一封差人以蒯祺的名号送往上庸,西城等地劝降。

   并在信笺中直言道:“若贵部执意负隅顽抗,那待大军兵临城下之际,就是尔等灭族之时!”

   信笺中充斥着浓浓的威胁之语。

   这也是赵统初次以言语相逼。

   但这就是战场。

   没有所谓的礼仪之分。

   只有为了利益,去利用各种手段达到最后的胜利。

   随着蒯祺归顺。

   赵统也在为纠结应如何为安顿蒯祺一家的事而犯难。

   同样是马谡献策道:“将军,何须如此纠结?”

   “蒯太守久镇房陵多载,于当地民望颇高,我军平定东三郡尚且少不了他的相助。”

   “至于之后,则护送他一家回成都令主公,军师定夺就好!”

  海量资源,每日更新,精彩福利视频尽在:https://www.ssa77.com/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