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幼麟传

第四百四十四章 气候论

三国幼麟传 山药泥饭 2419 2024-04-29 15:19

  第445章 气候论

   舍内烧了一个火盆,温暖如春,适合睡个好觉。

   徐庶却始终觉得有一块巨石压在心头,恍恍惚惚睡了一夜,待到鸡鸣时分,便已醒来。

   正要洗漱,有侍从来报,说姜维在舍外等候请见。

   “来了有多久?”

   侍从回道:“约莫小半个时辰。”

   “好。”徐庶不动声色,匆匆洗漱完毕,略微整理下仪容,“速请来相见。”

   不多时,姜维步伐矫健,推门而入。

   “维见过先生,不知是否叨扰先生休息?”

   徐庶笑着迎上,上下打量一番,见其身上依旧穿了昨日袍服,想来一夜未睡,但面上精神奕奕,竟是毫无倦意,当下抱拳道:

   “我上了年岁,终究比不得你们年轻人。”

   他将姜维引到座上,待侍从倒上一杯茶水,躬身退下后,这才问道:

   “伯约此来,可有什么吩咐?”

   “不敢。”姜维躬身道:“闻知先生久在河北,于匈奴诸胡事知之甚详,大军开拔前夕,特来请教匈奴虚实。”

   “早该和盘托出,却劳伯约亲自垂询。”徐庶闻言,顿时怕了拍额头。

   他在邺城已有十数年,邺城是曹魏处置北方匈奴、鲜卑等异族事务的中心,他有心留意,故诸部琐事,皆在胸中。

   当下正襟危坐,将曹操分匈奴于五部一事,并司马懿指派匈奴北下之事细细说了,末了,又补充道:

   “至于伯约关心的匈奴人之虚实,以我之见,当不少于五万。”

   “五万?”姜维却是摇了摇头。

   徐庶见状忙道:“莫要不以为然,匈奴人虽然分裂日久,此番又是仓促召集,但终究是全民皆兵的名种,今番有利可图,紧急发动五万族众,并非没有可能,千万不可轻敌。”

   他本以为姜维不信,故而提醒,哪知姜维却道:

   “汉魏相争,关中空虚,此乃千载难逢的机会,某以为,匈奴人必定倾巢而出,料其人数何止五万,便是十万,也不无可能。”

   “什么!”这下轮到徐庶倒吸一口冷气,眉头一皱,追问道:“何以断定?”

   姜维稍作沉吟,并不回答,反而问道:

   “敢问先生,可知千百年来,我华夏与北部夷狄之间的兴衰进退之道?”

   徐庶一愣:“可是要考教于我吗?”

   “不敢,难得遇到知晓北地诸胡事的大贤,谨讨教耳。”姜维抱拳道。

   徐庶见他谦逊,缓缓点了点头,沉吟道:“千百年来,若我汉人陷于内斗,力不能凝聚力于一拳之间,则夷狄进,华夏退。岂不见西周末年,国势日衰,幽王昏庸腐败,任用奸相,宠爱褒姒,戏弄诸侯,结果去诸侯之信任,终至犬戎攻灭丰、镐二京,诸侯果不至也,西周乃以灭。待高祖混一宇内时,匈奴尤为势大,后武帝聚力成爪,左右钳击,终使北胡仓惶北遁,漠南无王庭也。”

   姜维面无表情,问道:“先生的意思,华夏之兴盛,在于汉人之团结,政权之稳固乎?”

   徐庶颔首道:“正是如此。时过境迁,今匈奴故态萌发,猖獗如旧,无非趁了汉魏交战,无暇北顾耳。”

   姜维正色道:“正要请教先生,战国时代,七雄争霸,相互攻伐,国无宁日。彼时也,赵武灵王胡服骑射,挥兵北进,驱逐林胡、楼烦,匈奴,诸胡辟易,至战国末年,赵将李牧尚可破匈奴十万多人,致其不敢南下侵犯,至于秦始皇,更能屡发倾国之兵,北扫匈奴,南讨百越。彼时华夏诸侯离心离德,可谓至矣,何以七雄散而能御外辱,裂而能扫众胡焉?”

   这番话表面上是发问,实则在于反驳,可谓毫不留情,针锋相对,徐庶愕然,搜肠刮肚,一时不能接,只得正襟危坐,抱拳道:

   “不知伯约有何高见?”

   姜维侧身回了一礼:“不敢称高见,以某观之,在兵甲、农商、政体足够进步之前,华夷进退之机,首在气候之变迁耳。”

   徐庶眉头一皱,不以为然道:“气候?这倒是新鲜。”

   姜维点头道:“不错,正是气候……先生可曾察觉,这几年天气异常寒冷?”

   时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候,屋中仍然烧着一盆取暖用的火焰,徐庶拢了拢衣裳,应道:

   “这几年天气极寒,冬季尤其悠长……只是,这与华夷兴衰有何关系?”

   姜维正襟危坐,道:

   “因气候之变迁而引起朝政动荡,古来有之。周幽王时的古书中多有寒冷、干旱等气候异常之记载,譬如《国语》载,周幽王即位第二年,发生多起自然灾害,地震引发泾渭洛三条河流震动,造成枯竭,岐山崩塌,再次年,关中大旱,田地绝收,越数年,王室粮草财赋亏空无算,故而以周室之尊,经营四百年,亦无力制衡诸侯与西狄。”

   “及至战国、前汉时期,中原气候恢复湿暖,太史公《货殖篇》中记载田地山藏产量增加之例,俯仰可拾。故而,彼时以燕赵之孤,可以抗北胡,待到中原生息完毕,武帝即能养骑十万,并借此大破匈奴!而这便是某要说的气候之变。”

   这是后世着名的“小冰河周期”论,即因气候原因导致关内土地减产,以致粮食短缺,政权不稳,导致朝政分裂更替,让外族觑得可趁之机,这是古代王朝更替的重要论断依据,后世的历史爱好者对此可谓人尽皆知,但在三国时代来看,这番理论显然超越时代,新颖之余,又令人又无法辩驳。

   徐庶闻罢,果然陷入沉思,他未料到眼前这位青年居然有此见识,说出这般闻所未闻、却又详实有理的论断,细细思索印证后,顿感钦佩,面上更浮现出凝重之色。

   姜维手指沾水,在案上划了一条线。

   “秦、赵、燕终年与北胡为敌,探索出这一条横跨东西之界线,界线以南,气候湿润温暖,适合耕种,为我华夏世代繁衍之地,界线以北,降雨减少,气候干燥,事宜牧草生长,故而是游牧部族栖息之地。”

   徐庶目光如炬,抚须道:“这条界线,乃是长城。”

  海量资源,每日更新,精彩福利视频尽在:https://www.ssa77.com/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