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幼麟传

第二百零六章 百工月英

三国幼麟传 山药泥饭 2763 2024-04-29 15:19

  三人行至‘门’口,但见大‘门’外立有一个一丈见方的事物,上面遮盖有一块篷布,瞧不清楚其中的详情。

   姜维道:“敢问先生,是否先将之抬入府中,再行打开观赏?”

   诸葛亮不动声‘色’,淡然道:“便在此打开吧。”

   边上的力夫得了吩咐,上前将篷布缓缓揭下,新式绫织机就此‘露’出庐山真面目。

   这时,马钧在姜维的推搡下,快速出列,弯着腰恭恭敬敬道:

   “好…好教先生知道,此乃钧刚刚研究出来的新式织造机器。可...可用十二蹑代替五、六十蹑,功…功效不变,还请先生指正。“

   诸葛亮主理益州内政数年,见多识广,第一眼就认出这是一台织机。

   直到此时,他终于知道姜维、马钧二人并非是“贿赂求官”而来,第一反应竟然是长长吁一口气,心中随之生出一股轻松。

   他嘴角微微扬起,将注意力重新转向织机。

   诸葛亮是个务实的‘性’子,见此物如此之‘精’致小巧,对于马钧所言着实难以判断,稍一沉思,便道:

   “不如将这台织机抬入工室,我等一探究竟。”

   又转向小童,嘱咐道:“将夫人请到工室来,只说有贵客到访。”

   说罢,右手一伸,亲自将姜维、马钧并四名抬着织机的力士引到一处宽敞的屋舍内。这一间房屋占地颇广,宽敞明亮,置身其间,一股浓重的木头香味扑鼻而来。

   姜维四处打量了一番,只见室内四壁上贴满了画着稀奇古怪符号的图画,瞧着像是图纸手稿一类;从内容上看,大到建筑,中到器械,小到关节,均有涉及。

   室内正中还有一个长方形的木工台,上面正铺着一张密密麻麻的图纸。

   木工台右角立有一排架子,上面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斧、铲、凿、锯、钻、锉等铁制木柄的木工工具,粗粗一算,约莫有三十来件。

   左角墙壁下亦有一排加架子,陈列着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器具,有些是品相完整的,有些粗粗做了一半,只是个半成品状态。

   除此之外,偌大一个屋舍之内再无一物。

   姜维见状,不由心道,与其说此处是一座名臣府邸,倒更像是哪一位名师大匠的家中。

   总算他知道诸葛亮喜好研究器物,一时倒也不甚惊讶;但马钧呼吸骤然加速,脸上‘露’出即惊且喜的神情,左顾右盼,四处张望不止,瞧他神状,仿佛见到了全天下最美妙的风景。

   诸葛亮将两人表情一一看在眼里,轻摇羽扇,笑道:

   “吾与拙荆平日里颇好研究些机关器械,故而家中设有一处工室。倒是让伯约和德衡见笑了。”

   姜维、马钧二人忙道不敢。

   诸葛亮又道:“无需拘谨,随意观望便是。”

   马钧闻言,如释重负,快步走到木工台前观察那副图纸。姜维见状只得无奈摇头。

   就在力士堪堪安置好新式绫织机之时,一位年约三旬,身着荆钗布裙、却难掩其明眸善睐的‘女’子款款而来。

   姜维、马钧二人知道她是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,于是纷纷上前,垂首抱拳,通名行礼。

   黄月英亦盈盈回了个礼。

   待双方见礼完毕后,诸葛亮一指绫织机,笑道:“这一台是德衡发明的新式织机。请夫人前来,便是想劳烦你试上一试,看看是否合用。”

   黄月英轻轻颔首,目光随着丈夫所指移到了绫织机上,只一眼,原本平静的双目便蓦然光亮。

   她轻移莲步,绕着绫织机缓缓转了一圈,忽抬起螓首,面向马钧,吐声发问道:

   “等闲织机,每一经、每一蹑各有其用处。若要织平纹,须有两个综;若要织斜纹,须有三个综;‘花’纹越是反复,所需综数越多,经、蹑亦随之累增……先生将蹑数大大减少,可是有什么依据么?”

   说到器械本身,马钧一下子来了‘精’神,忐忑之意尽去,甚至连口吃的‘毛’病都不‘药’自愈。

   但见他走到织机边上,一边伸手介绍,一边回答道:

   “旧…旧式织机用综控制经线的分组、上下开合,以…以便梭子来回穿织……经线又用蹑来控制,故…故而织工在‘操’作织机时,多靠目光甄别,后…后靠双脚踩踏蹑具,不仅费时费力,还颇容易出错。”

   “钧…钧有日突发奇想,心想双…双脚哪…哪里比得上双手灵活?故而这几月来,尽量简化用脚的蹑,改…改以‘桄’(即开口运动机件)和双手来控制梭子,如此一来,只…只消双手不断调整,便…便可以织造繁复的‘花’纹图案。而且,比之旧式织机,更有上手容易、省时省力之功。”

   黄月英目不眨眼,细细聆听,不住颔首。

   刚好织机上还缠有姜母尚未用完的丝线,和织了一半的半副成品,一俟马钧介绍完毕,她便搬来一个凳子,径直坐到织机上,准备亲手‘操’作一番。

   马钧唯恐她不懂其中玄妙,在旁不住指点。

   诸葛亮笑意盈盈地望着爱妻,目光中满是温柔。

   他知道自己的夫人自幼聪慧,‘精’通百工,织锦也是其拿手绝活之一,由她亲手织出来的锦缎又‘精’美又结实,拿到市面上售卖,一匹可抵两万钱。

   家中没有别的产业,紧靠他一份俸禄度日,很多时候夫人织造的锦缎便成了补充家用的重要来源。

   故而,由她来检测这台新式的绫织机是否有用,那是再合适不过了。

   黄月英且‘操’作且问,只盏茶功夫,即已领会织机的‘操’作概要;再半盏茶功夫之后,只见她目不转睛,手足并用,竟然越织越快;越织越是熟练。

   这一幕让马钧深感震撼。

   姜母在他的细细指点下,仍然‘花’了整整五日时间,才初步掌握织机最基本的‘操’作;但眼前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军师夫人竟然只‘花’了不到一炷香的功夫,便娴熟‘操’‘弄’这一台新式织机。

   当下心中不住感叹道:“军师夫人,巧思至斯,若非‘女’儿之身,定能成为当代名师大匠!”

  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,织机上原本细密的线组越来越密,渐渐呈现出一副凫翁纹的粗样——这是蜀锦之中最为繁复、最难织造的一种‘花’纹,向来唯有王公贵族之家才会采买使用。

   再织片刻,黄月英蓦然停顿,面‘色’如饮了美酒一般嫣红一片。

   她缓缓起身,朝着马钧施了一礼,郑重道:

   “此织机简单易‘弄’,有事半而功倍之效,马先生真乃当世之大业才!”

   说罢,又转向夫君诸葛亮,含笑道:“以妾之能,织一匹锦缎原须耗时半月;但若有此织机相助,织成一匹一模一样的锦缎,只需五日便可。”

   诸葛亮深知爱妻之才,她既然如此夸赞这台织机,如此看来方才马钧之言那是一点也不夸张了。

   (‘女’神黄月英登场!)

  海量资源,每日更新,精彩福利视频尽在:https://www.ssa77.com/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