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爆改大明朝

第二百六十七章 你去跟忠诚伯说吧

爆改大明朝 羞涩道士 5989 2024-04-29 15:11

  (改完错字后,觉得写到一半就断章不太好,干脆把这节全写出来算了,五千三百字,诸位道友应该不亏了。)

   给家里的奴仆脱籍,这种事并不新鲜。哪怕在大明三十多年的历史中,这样做的也算不得少数。

   但是像詹闶这样,一下就要给十二个人脱籍的。别说大明朝了,怕是有史以来也没几个这样做的。

   人人都嫌自家的奴仆少,恨不得通过各种渠道蓄养奴婢。那位正在被全国追缉的任亨泰,当年就是因为私买奴婢被降职的。

   要知道詹家被老朱许可蓄养奴婢,阿棣继位后又给詹家赐下两百多个奴仆,弥补当初詹家下人大量离开的空缺,这可是独一份儿的恩宠,是全大明所有人羡慕不已的事情。

   可他倒好,主动提出给家里的奴仆脱籍。阿棣就很纳闷,哪怕你给女仆脱籍还好理解,毕竟詹大掌教好色的事情也差不多人尽皆知了,可是给男仆脱籍算哪门子事,难不成这家伙还有断袖之癖?

   詹闶对此给出的解释是,那些女子已经收用了,总要给些好处;另外几个男仆则是因为前后几乎同期进入詹家,不给脱籍不好意思,面子上过不去

   这个解释可以说前所未闻,阿棣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才好了。堂堂行道教掌教,钦封的倚天守正广智弘道护国圣尊,太子太保,大明靖国公,竟然和贱籍的奴仆玩情义。

   可要从另一面考虑,詹闶的这种特别之处,不正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,不正是他最有魅力的地方,以及让人最信赖的理由吗?

   算了,由着他吧。一个有情有义的詹嵬之,总比只会阴谋算计和搞钱的靖国公要好。几个奴仆而已,大不了再给詹家发送一批就是了,连着几年的靖难下来,贱籍的奴仆还真不缺。

   这就是詹闶要达到的效果了,虽说他给出的理由很大程度上都是真实的,但这也是一种迷惑阿棣的手段。树立一个有情有义,和奴仆都要讲情义的形象,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不仗义。

   阿棣当然是仗义的,这种性情就算当了皇帝,也不可能完全褪干净。否则怎么可能因为当初和景清关系不错就让他继续做都御史,否则怎么可能会对一些老下属的邪门歪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   所以面对同样非常仗义,还是靖难胜利最大功臣,未来大明擎天栋梁的詹闶,自然就会有一种英雄惜英雄和引为知己的亲近。

   时间一天天过去,詹闶也实实在在体会了一把在明朝当官的苦逼,每天戌时就得睡觉,丑时过半就得起床,在奉天殿熬上一到两个多时辰不等,还得跟一帮子之乎者也们争论各种条例的界限。

   总之一句话概括,苦不堪言。真不知道这个时代的人咋就都那么能熬,好些个官员眼看都是行将就木之年了,还能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,估计只有权利二字才能有这种奇效了。

   和户部、礼部、刑部、大理寺的官员们扯皮了半个月,总算把相关的条例都掰扯清楚了,也拿到了预想之中的结果。

   回家的路上,詹闶自自在在地松了口气。说实话这古代的衙门真的是太扯淡了,连很多最基本的道理都不讲,就知道认死理。要不是他在现代社会忽悠投资人还算练出点嘴皮子,哪怕连忽悠带哄也不好对付这帮古董。

   通商、开海、奴隶贸易这三项确定下来,后面也该办一点自己的事了。詹家现在住的宅子是临时的,新宅子必须抓紧动起来,如果明年再到金陵,最好是能住新房子。还有金陵的道观也要建设,相应的买卖得开办,有些人际关系也要一一回请,这些都是躲不过的。

   突击一下把这些都办妥,也是时候去诸暨走一趟了。谢用这个人还算有些胆识和魄力,詹家的织坊要在江南地区找个合作对象,他应该是不错的人选。就是不知道谢家什么情况,该不会短视到为了自保,把和詹家有关系的谢用交出去换点什么吧。

   一路盘算琢磨着,刚从大中街拐上三山街,就看到熟悉的一幕再次发生在詹家门前。一个还看不清什么样子的人影,正跪在那里,不远处已经有人在围观了。

   第一次有人跪在詹家门前,是桂儿的父母要卖孩子;第二次是安奎要找工作,后来又有杜婉华和詹家大门做过长期对峙。

   不过那都是在北平,詹家有地位有名声也有威望,可现在是金陵啊,天子脚下朗朗乾坤,你特么跪在詹家门前是要闹哪样?

   轻催着胯下骏马快跑起来,到跟前终于看清楚了。詹闶记忆力相当好,几乎每一个正面说过话的人都会记得很清楚,这位正是洪武三十年科场舞弊案后,那位牛逼哄哄你奈我何的会同馆大使曹挺。

   其实在靖难胜利之后,因为要维护阿棣的面子,以及让国家中枢能顺利运转,很多之前的发生过的龌龊事情,阿棣或者詹闶都已经避开不谈了。

   像会同馆大使这种芝麻大小的九品官,詹闶更是搭理都懒得搭理。说难听点,多给他个正眼都算詹闶掉价,更别提专门针对一下。

   可是詹闶不打算计较,却有的是人想计较一下。老朱在位的时候也好,还是迷你朱时代也罢,朝廷各级衙门和机构里,总有些郁郁不得志的人物。当初没有机会上位,现在新皇帝登基了,怎么能不努力一把呢。

   于是就会有各种举告、揭发之类的行为出现,很多之前在靖难中有过极端言论和行为的,都会被揪出来作为进身之阶。

   阿棣虽然多次表达过,不希望对以前的事太过深究,朝廷上下应该把心思用在正事上,别搞那些翻旧账的把戏。为此,他甚至连几个当初被排在奸佞录中的大臣都酌情使用了。

   可人心就是这样,上位者再怎么表态,也架不住下面的人各种揣摩圣意。摸准摸不准没关系,只要没有摸错,哪怕得不到奖赏,也能干掉竞争对手,说不定还能露上一小脸。

   而这位曹大使,就是这一类行为中的牺牲品。被一位早已看不惯他的兵部司务揭发给了某员外郎,该员外郎又通过自己在兵部的后台侍郎,直接给曹大使安了个渎职的罪名,罢官免职,永不叙用。

   曹大使当初敢那么嚣张,一来是奉命而行,二来也是上面有人。哪怕如今后台倒塌,多少还是有些关系的,几番打听后终于得知自己被处理的源头就是靖国公詹闶。

   本来如果只是渎职,他还真没什么挽回的办法。可这件事涉及到了詹闶,那就能想办法试一试了。

   不管自己被罢职究竟有没有詹闶的授意,只要能牵扯到他就行。现在詹闶可是皇帝身边的第一大红人,他的官声、形象、口碑等等都很重要,只要能逼得他开口说话,这回旋的余地就有了。

   认真设计好步奏和台词,等到詹闶手上大事顺利解决的这天,曹大使就赶在詹闶回家前一炷香左右来到了詹家,跪在大门前嚎啕大哭以求饶恕。

  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,就是让詹闶自觉下不来台,然后说一句不计较的话,然后他就能通过依然存留的一些旧日关系人脉,重回工作岗位上去。

   甚至如果詹闶足够傻,说不定还能就此搭上靖国公的路子,那以后谁还在乎什么狗屁九品大使,三品、四品也不是没机会的。

   而他犯下的最大错误,就是不了解詹闶,完全按照自己想象中的詹闶去布置,等待他的也就必然只有失败这一条路了。

   詹闶当初在会同馆没有大闹,只是装样子给老朱一个人看的。曹大使却认为,詹闶怎么说都是个宗教人士,玩不了官场上的套路,只能有气憋在肚子里,任由操控者予取予求。

   而詹闶面对一众读书人的时候,空有掌心雷却不敢打在谁的头上,就敢对着大门撒气。也被他视为软弱的表现,搞不好连佛教寺庙里那些泥雕木塑的怒目金刚还不如。

   只是等詹闶来到近前,曹挺才发现,自己好像搞错了。因为詹闶跟本看都不看他,任由不远处路人们指手画脚,径自下马就朝大门处走去,好像门外根本没有人一样。

   曹挺见势不妙,可到了这一步已经无路可退,只好咬着牙硬上。爬起来瞄准了詹闶就扑过去,嘴里也喊出求饶的台词:“靖国公饶命,靖国公饶命啊,下官,啊不,小人已经知错了,求靖国公绕过小人这一条命吧!”

   说完,人已经跑到詹家大门前不到三尺,“噗通”一声跪在那里,俯首低头趴在那里再不说话,等待着詹闶给出反应。

   詹闶还是不理他,把手中缰绳交给贴身跟随的弟子詹宏,对早已等候在旁边临时客串门子角色的德富问道:“这是个什么人,詹家对他做什么事了吗,跪在大门前是怎么回事?”

   德富跟着詹闶的时间不多,还没摸清自家老爷的路数,但基本套路还是了解的。老爷这么问话,当然是要避开这件事。

   脑袋摇得拨浪鼓似的:“回老爷话,俺也不知道啊,这人大概来了有一炷香左右,跪在门前怎么撵都不走。喊了巡街的过来,他说是上门赔罪的,人家也不好动粗,只能由他跪着,请他进去里边说话都不行。”

   听德富这么一说,詹闶大致就明白个差不多了。这位曹大使就是来上门耍赖的,否则早不来晚不来,为什么偏偏选在这个时候,还是用跪在大门口的方式赔罪。

   这时候正是街上行人比较多的时间段,而詹家大门所在的三山街又是人流相对更密集的地方,他跪在大门前就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。

   如果真的是有诚意来道歉求饶,应该找个对方在家的日子,半下午或者早饭后过来,这样才不会给人家带来困扰。

   还有另外一点也很关键,自己最近都在各衙门里忙乎,没有任何两天在相近的时间回家,他是怎么知道今天这个点的?

   不用多琢磨,大脚趾豆儿都能想明白,这大明朝的朝廷各部门里,还藏着很多坏人啊。只是朝廷要运转也离不开这些人,一时半会根本没办法做点什么,要动手少说得再等个十年八年。

   以前在北平的时候,从桂儿的家人到杜婉华,那都是没有恶意的。杜婉华最让人生气,也不过是因为性格太过执拗,最终目的还是偏向好的一面。

   可是这位,口口声声来求饶赔罪,所作所为却无不体现出一股算计的味道。如果不是景清的案子已经了解,真想把他也划拉到那拨人的名单里去。

   可心里恶心归恶心,问题摆在眼前还得处理,否则对詹家的名声有影响啊。下一步还要在金陵开道观呢,总不能叫民间流传出靖国公家里如何如何的负面传言吧。

   转过身来看向跪在地上的曹挺:“你是什么人,贫道应该不认识吧,怎么好端端就要贫道饶命呢?你要知道,诽谤一位当朝国公,罪过可是不小的。”

   曹挺就怕詹闶不理他,只要开了口他就能继续纠缠:“小人没有认错,靖国公贵人多忘事,洪武三十年在会同馆,小人也曾与靖国公有几面之缘。今日不得已上门求救,也有赔罪之意,皆因为当年无知得罪了靖国公,还请靖国公大人大量不要计较那时小人的胡言乱语。”

   嗯,官场上,或者说名教集团中,最常用的扭曲事实手段。把所有过错,都推在有眼不识泰山、不知者不罪、全因受了他人欺瞒等等莫须有的借口上,这么一来就能初步洗清自己。人家都说是无心之失,或者受人蒙蔽的了,你还好意思再怪罪吗?

   只可惜他遇到了詹闶,根本就不吃这套。现代社会里,经过名教大儒们几百年的炼化和改进,不要脸的套路比这个深多了。

   “噢,有点想起来了,当初贫道的确在会同馆逗留过一段时间。”装作沉思回忆片刻后,詹闶点点头道:“可你当初只是恪尽职守,我们并没什么恩怨啊,往后更是连见面都没有,怎么就能谈到饶命上呢,曹大使你可不要和贫道开玩笑。”

   詹闶是不是装傻,在曹挺看来都是无所谓的,只要他承认当初有过交道就行:“靖国公是得道高人,即便小人偶有不慎得罪之处,也不会与小人计较。可小人当初的确无知,以至于被人蒙蔽,做过一些得罪靖国公的事。如今有人打着靖国公的旗号,要追究小人当初的无心之过。既然靖国公也认为小人并无过错,那是否可以请您给小人主持公道,叫兵部的上司放过小人。只要您肯救小人这一遭,往后您就是小人的再生父母,来世也当结草衔环以为报答!”

   虽然曹挺没有挖坑的意思,但詹闶还是给他脑补上了。狗东西真特么够阴的,竟然连这种手段都用上了,老子让兵部放过你,那不就是插手朝廷政务了吗,这样就能给老子埋黑点是不是?还特么有人打着老子的旗号为难你,你是想说老子安排人为难你,更或者就是暗喻老子权柄滔天,恐行不为人臣之事吧?

   行,既然你们这么不讲究,那也别怪道爷心狠手辣。好像谁不会当老阴比似的,老子要是舍得下不要脸,你特么这点道行算个毛线。

   又假模假式思考了片刻,在曹挺期盼的目光中,詹闶终于点头了,提高了几个调门道:“行吧,看你这么可怜,贫道也着实于心不忍。你稍等片刻,贫道写一封信交给你,你带着这封信去兵部,就跟忠诚伯说,贫道请他认真考虑这个建议。不过贫道也只能帮你这么多,如果大掌戎不给这个面子,那就爱莫能助了。”

   曹挺只觉得詹闶太好骗,这么容易就能答应下来,自己这招还真是没走错。或许以后真的可以想办法跟他走近一点,有这么一颗大树靠着,绝对要平步青云啊。

   詹闶去了书房写信,曹挺也被带去最外围招待普通客人的小厅喝茶,街上刚刚在围观的路人则是对靖国公的慷慨大度称赞不已。

   不到一盏茶时间,詹闶的书信就写好了,加上内衬的火漆封好,交给曹挺去兵部走动,还祝他早入官复原职。

   当天已经不早,去兵部肯定已经来不及。不过有了这封书信,所有的麻烦都会解决,曹挺千恩万谢和詹闶道别后,宝贝似的把那封信揣在怀里回家去了,晚上睡觉都压在枕头下面深怕丢了。

   他倒是想打开看看里面写的什么,可又担心里边有些什么自己不该看的东西,最终还是忍住了好奇心。反正明天就能解决所有问题,还是不要横生事端的好。

   转天一早,曹挺兴冲冲到了兵部,带着詹闶的书信通行无阻见到茹瑺。心里还想着,会不会因祸得福,提升个一级两级的,那是该谋求继续做京官呢好呢,还是到下面去执掌一县好呢?

   茹瑺满是疑惑地打开詹闶的信,看过之后就只剩下对詹闶狠辣手段的佩服了。这个蠢货也不知道中了什么邪,竟然主动跑到靖国公府上求死,当真应了那句话“天作孽犹可违,自作孽不可活”。

   收好詹闶的书信,茹瑺满脸笑容地让曹挺坐下,亲自出门去了外边。这就更让曹挺开心了,靖国公果然厉害啊,一封信的力量都这么大,早知道就不该得罪他了。可要是没有当初的过节,又怎么能有今天呢,只能说是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吧。

   然而,他并没有等来茹瑺,却被几个手持铁尺和绳索的兵部差役拿下,捆了个结结实实后,不断叫嚷着被带到了外面的大堂。

   看到茹瑺,正准备问他几句,是不是连靖国公都放在眼里。就听茹瑺冷声道:“一定要把这贼子看好了,等候刑部和大理寺派人过来移交。都打起点精神,此贼很可能涉及洪武三十年会试、殿试舞弊案,但凡出了差池,本官也保不住你们。”

  海量资源,每日更新,精彩福利视频尽在:https://www.ssa77.com/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