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爆改大明朝

第四百零七章 划分东瀛

爆改大明朝 羞涩道士 2555 2024-04-29 15:11

  这几个人中,西园寺实永是最早投靠明军的。其他人都是今天才做出决定,他却在几天前就已经给出价码了,而且至今没人能够超越。

   当时前往大明军营,他表面上是代替已经退位的后龟山天皇,实际上跟卫时宁的接触中,所谈的都是他自己的利益。

   对于后龟山天皇的打算,更是毫无保留地全盘托出。连东瀛当下整体的局势如何,各守护大名和朝中高官是什么情况,也没有半点隐瞒。

   关键是这老家伙说的很明白,只要能得到明军的支持,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。甚至还做出承诺,一旦自己掌握了东瀛最高权力,可以带领东瀛整体归顺大明,成为大明帝国的一部分。

   他的这些许诺条件,卫时宁也都记录在了送给詹闶的战报中。这个倒是让詹闶有些意外,和陈天平的选择如出一辙。

   也正是因他为这么舍得,“东瀛掌控者”这个傀儡位置,才轮得到他来坐一坐。否则詹闶更愿意把东瀛割成几块,分别交给不同的人去执行表面统治。

   毕竟日后不但要在东瀛挖矿,还要从东瀛招募劳力和送死性质的兵源。有个本地土着的执政者,很多事办起来就会更加容易。

   等到什么时候除了挖矿以外,大明对东瀛不会再有别的需求,再考虑取消这个执政傀儡也不迟。

   而那个时候,东瀛也就没剩下几个人了,男人更是一个都不会剩下,哪怕略有残余都得拉出去统一处决掉,也就不再需要傀儡执政者了。

   后话少提,且说詹闶宣布了结果,包括获得最大好处的西园寺实永在内,六个小萝卜都有点迷迷糊糊,现实和他们想象中还是有些差距的。

   西园寺实永没想到的是,自己答应了那么多条件,最终也没拿到完整的权利。而其他五位和西园寺都没想到的是,詹闶在东瀛的治理上会延续幕府的那一套。

   能玩政治的人,尤其是在古代玩政治的人。不论掌控天下还是一方诸侯,又或者中枢级别的朝廷要员,没几个是真正的傻瓜。

   也许他们会因为见识、知识的局限,做出很多错误的决断,导致最终失败的结局。但论起脸厚心黑,论起利益取舍,无一不是舍他人之大为自己之小的狠角色。

   这些小萝卜们都非常清楚,以明军的实力,随时都可以对东瀛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占领,这绝对是毋庸置疑的

   可明军不但没有彻底占领统治,反而还把部分权力拿出来给本地氏族,不管怎么说,这都是大明能给出的终极优待。不接受的只会被抛弃,然后另选一个人代替。

   明知道这就是最终结果,自己又是付出了多少才走到这一步,谁要是在如此关键的时刻选择放弃或者反对,也就没资格享受这个优待了。

   要说抱怨和不满,心里肯定是有的。可事已至此,别说反对了,连犹豫都不能犹豫,六个小萝卜几乎是抢着答应下来。生怕稍微说慢一点,就会被詹闶区别对待似的。

   在大框架上达成共识,接下来其他事就好做了。一是解决两个所谓天皇和征夷大将军的问题;另一个就是对东瀛的行政区划、各级衙门、兵力配属等等,做一个更加公平分配。

   足利义满的事情好解决,他们家本来就是忤逆犯上才掌权的,而且也没有抓住最后的机会,没有好下场就是必须的了。足利氏满门,包括所有分支,全部论罪严惩,轻则劳动改造,重则枭首示众。

   两个天皇并不在和大明谈条件的范围之内,他们来到佐渡岛,詹闶都有别的安排。后小松是为了最后一次行使天皇权力,给《中日佐渡友好条约》签字画押的;后龟山是后小松的备份,前者不配合的时候,可以由后者代掌权力。

   这件事之后,如果后小松配合,那就和后龟山一起留在佐渡岛,等待大明朝廷封一个“北倭王”的虚衔,在这岛上混吃等死,至少还能有三代以上的好活。

   如果不配合,那就只能和他的儿子,还有那位被叫做“一休”的小和尚,一起去见天照大神,家族其他人等接受改造。然后留下后龟山这一脉,享受大明给与“南倭王”家族的好处了。

   足利氏和天皇,就是这么安排了,答不答应,同不同意,不是他们能决定的。而对于东瀛未来的规划和安排,则是詹闶给出一个纲要,其他人在这个纲要的基础上展开讨论。至于最终的决策权嘛,不用说也知道,肯定在詹闶手中,别人的建议能作为参考就不错了。

   首先要把东瀛剩余的三十八个令制国重新规划,改为一个大宣慰区和分属五省的四十个县,各省在人口和土地等方面尽量做到平衡。像陆奥、出羽这种地方,被拆分是必然的;而志摩、安房这种地方,被兼并也是肯定的。

   衙门的安排相对复杂一下,詹闶不可能把所有官职任命都一一经手,他要起到的是引导作用。而且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,治理东瀛的都是西园寺这些人,任用更合适他们的人手才是正确选择。

   只要建立在大明掌握人事任命权、财政审计权、军队建设权的前提下,别的都可以适当放松一些。这些人愿意成为大明的朋友,大明也应该给与一点点尊重。

   詹闶的建议就是,这次来到佐渡岛的各势力代表,凡是对大明的要求作出积极回应,但只是因为反应过慢而失去机会的,都可以作为各县长官“都尉”的备用人选。

   那些来了却不积极配合的,留着也是浪费粮食,不如全家到矿山上去劳作。反正将来的东瀛加上大宣慰区,也只有不超过四十五个县,每县一名都尉,还不够正式投靠了的六个人分呢,要他们都算多余。

   至于说中枢衙门的官僚,实话说也不会有什么具体权利,基本上就是西园寺和五省刺史报个名单上来,詹闶看着批准或不批准就行了。

   最多最多,给一些特别人物开几个口子,适当安排一下,仅此而已。反正很多实际权力都在大明手中控制着,这点小事就没必要太计较了。

   最后就是兵力配属了,这个也是控制东瀛的要点之一。因为东瀛的对外防御将由大明接管,本土军队都只作为对内守卫,所以每一县所拥有的兵力都要保持在五千以下。

   这个可不是担心小萝卜造反什么的,又不是几百年以后的中国,这个时空的大明军队完全有不在乎东瀛武士和浪人的资格。

   詹闶做这么个规定,主要还是想留下更多可用的人口。大明的建筑施工、东瀛的耕种和矿山、还有未来的征兵等等,这些都是要建立在人口基础上的,要提前做准备才行啊。

  海量资源,每日更新,精彩福利视频尽在:https://www.ssa77.com/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